党建频道

【部门动态】全市2023年度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2023-2-16 22:45|查看: 680|评论: 0

摘要: 【部门动态】全市2023年度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部门动态】

全市2023年度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图文编辑 蔡晓鹏 崔隽)2月15日上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2023年度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总结2022年全市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漯河市财政工作在新起点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9亿元,增长15.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17.7%),居全省第1位,其中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7亿元,增长14.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5%,居全省第1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6.9亿元,增长15.6%。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调整预算的98.2%,预算执行率居全省第1位,超出了全省平均水平(91.2%)7个百分点。预算执行力度的明显增强,是我市在去年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顶压前行、克服困难全力保障的结果;全市各级财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科学调度、优化结构,全力克服多轮疫情冲击,足额保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为全市“十四五”实现精彩开局、现代化漯河加速奔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有力保障我市经济大盘稳定。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107亿元,增长7%。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25.8亿元,增长14.4%。全市减免退缓税费超40亿元,其中为1244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24.1亿元;为292户次企业缓征社会保险费2.8亿元,为8987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5091万元,审核发放购房契税补贴3530万元。市级投入资金3741万元支持消费券发放,带动全市消费16.8亿元。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落实人才购房补贴政策,激发住房消费活力。有效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发展作用,2022年中小微企业占全市政府采购比重达到99.1%;通过政府采购为17户次企业提供了7448万元融资支持。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签订房屋租金减免合同金额2142万元。

(二)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市科技支出11.2亿元,增长2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4.6%。切实保障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支持实验室的筹建、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市级投入4172万元支持人才引进培养,为我市发展聚集一流人才。争取和安排资金4333万元,支持我市双汇、卫来食品、世林冶金等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争取资金2313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外经贸和服务业发展。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农林水支出24.5亿元,增长21.7%。全市争取和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2亿元,支出进度100%,居全省第1位。认真抓好财政衔接资金绩效管理,再次在省级评价中获“优秀”等次。争取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动物防疫补助等资金2.5亿元,争取和落实农业生产救灾、水利救灾及恢复重建等资金2.1亿元,争取农田建设补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资金7亿元,争取上级产粮大县奖励、粮食生产一次性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6亿元,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四)着力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全市民生支出合计17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4%。投入疫情防控资金7.4亿元,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争取上级教育资金6.6亿元,全力支持我市申办本科高校,保障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政策落实。拨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20.3亿元,争取和安排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3.6亿元,争取彩票公益金6339万元用于福利事业和体育公益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和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9.2亿元,争取和安排资金7916万元,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五)纵深推进财税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2022年全面落地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全市推广实施。稳妥有序化解存量政府性债务,超额完成2022年全年累计化债任务。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等6项重点任务,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委改革精神,市级机构撤销和职能划转事业单位5个,从原来的12个事业单位精简为目前的8个。“一卡通”2022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7亿元,惠及群众418.6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一卡通”智慧监督系统。市财政局荣获第三批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单位。2022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财政厅通报表彰。

(六)深化拓展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完成水投、康养投等6家市属国有投资公司的组建,构建我市“3+6”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新版图。起草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出台《漯河市支持市属国有投资公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多项配套文件,逐步形成完善我市国资国企“1+N”制度体系。将现有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分为市管重要骨干企业、市管骨干企业、一般企业,实行动态层级管理,并实现层级管理能升能降。向市城投集团和市发投集团委派专职外部董事2名,通过市场化选聘方式公开选聘8名经理层、4名中层管理人员。以市城投集团为框架,整合资源成立漯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4月份获得AA+信用评级。

(七)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全市财政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局党委书记“七一”为全局党员干部上党课,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担当作为。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宣讲15场次,实现全员覆盖。积极举办“能力作风建设大讲堂”和各类培训班9期,开展漯河财政在线教育29期、专(副)刊7期。定期听取系统各企业党建工作汇报,组织开展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开展财政国资系统“五大行动”,深化以党建品牌创建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评选出系统企业30个五星级党支部。系统各级党组织组织举办党员培训班50期,累计培训党员6000余人次。组织9家企业向贫困村选派驻村书记、帮扶结对,系统282个基层党支部联系帮扶对象395个,承诺并完成便民服务实事1720项,开展志愿服务1万余人次。

二、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切实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

2023年,全市财政系统要继续高树目标,加压前行,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精准帮扶市场主体。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全面对接政策体系,逐条对照梳理、逐项深化研究,找准强化机遇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对上级政策性资金做到应争必争,推动更多专项债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大盘子”。二是促进居民消费。积极跟进上级促消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出台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的若干政策,支持住房改善、网络直播、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支持漯河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是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重大国家级试点等倾斜支持。按照“多储备、早储备”的原则,做好债券项目需求申报工作,进一步压实项目储备,确保项目储备金额在全省动态处于第一方阵;已发行还没有达到“三通过”的项目要抓紧时间包装申报,加快项目和额度的对接;提高项目谋划的成熟度和质量、加快项目落地,做到额度到位、资金到位、推进顺利、支出顺畅。高效运用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债、PPP等创新工具,积极带动社会投资,重点支持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重大工程,助力加速融入郑州都市圈。四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强化助企纾困的政策支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巩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成果,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支持实施“倍增工程”和“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增大政府采购工程预留中小企业份额。

第二,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产业强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一是支持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力支持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推动加快形成“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促进双汇、卫龙、微康、中大恒源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合作,加快产品研发,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和带动性强的项目。着力推进创新性示范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支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充分激活创新的动力源。二是大力创建一流创新生态。持续推动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积极性。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投入机制,创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助力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深化“科技贷”、科技创新券制度,运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风险共担、创业投资引导等资金投入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统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加强与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推动新型产业培育壮大激发“新动能”,推动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开辟“新赛道”,高标准建设河南食品科创园,深化“园区+产业+基金”的驱动模式,全面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1+8+N”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强化三农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加强衔接资金投入保障和倾斜支持力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逐步提高资金用于产业比重,激发其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支持舞阳县、郾城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坚决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支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拓宽投入渠道,支持新建6.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实施惠农补贴政策,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用好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农户权益。总结推广新型“政银担”模式,持续完善“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三是大力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支持“四好农村路”、传统村落保护、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四,优化支出结构,增进民生福祉。疫情经年,民生惟艰,务必做好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民生保障,书写好显担当、有温度的财政“民生答卷”。一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优化财政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强市。二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促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农村学校教师条件保障,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升本高分通过国家验收。三是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支持重症医疗资源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公立医院和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四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足用好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支持污染协同防治、生态修复保护、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好重点流域河流生态净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好上级民生补助标准,支持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足额发放困难群体生活补贴,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异地就医结算,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支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同时,深入推进平安漯河建设,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六是支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统筹财政资金和债券资金,加强供热、雨污分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宜业宜居水平和综合承载力。

第五,守好发展底线,稳妥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系统思维和底线意识,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一是推动政府债务风险缓释可控。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关于债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将法定债券还本付息支出足额列入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偿债资金的有效落实,保法定债务不出现任何风险。要通过足额安排化债资金、优化债务结构,积极予以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二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加大预算刚性约束的力度,指导部门将年初预算编制更精准一些,执行中严格预算追加,有限的财力要重点保障三保民生,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支出不能超出各级财政承受能力。三是兜紧兜牢“三保”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三保”工作,加强风险研判、预警和处置,用好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坚持“三保”在支出中的优先顺序、落实好“三保”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督和风险防控“三项机制”,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四是强化库款管理和暂付款清理。严控无预算、超预算拨款,按照省《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分阶段做好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工作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22〕5号)文件要求,合理安排资金消化暂付款,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五是严防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合理制定转型方案,落实好“631”债务偿还机制,推动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债务风险逐步出清。将公司信用类债券兑付风险作为防范重点,提前摸排风险点,防止其因债务违约对全市政治环境、融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要厘清政府融资和平台公司责任边界,严禁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规举债,严禁新设各类平台公司。六是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根据要求积极参与处置。支持问题楼盘化解,管好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和房地产纾困基金,落实财政资金存放挂钩等措施,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第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积极发挥财政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管理监督基础,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一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点,加强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抓实抓细重点绩效评价,有序推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同时,强化预算评价和监控结果运用,严格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持续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市级要继续加大对两县财政工作的指导、统筹、支持力度,做到放权不放责、支持不缺位。两县也要主动加强与省辖市财政局的汇报沟通,自觉接受市级工作指导和监督。同时,要健全市级财政体制,探索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体制,推动市域与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四是大力加强财会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效能。健全内控内审制度,努力构建上下联动“一盘棋”的财政内控体系。持续做好全市预决算公开和“一卡通”改革工作,不断提升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五是把政府过紧日子落到实处。把过紧日子作为基本方针长期坚持,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养成勤俭节约办事的好习惯。六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持续推进车船税治理、民营加油站税控系统监管和建筑行业税收治理,守住存量、扩大增量,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实现新的税收增长点。

第七,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致力改革发展稳定的总目标,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加强国资监管、大力拓展资本运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对各项已完成的改革任务再摸排、再深化,巩固成绩,查漏补缺,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实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常态化推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二是持续整合国有资源。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加强投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风险评估,强化投资项目实施及后评价,切实做好项目全过程跟踪,防控投资风险。建立投资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投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经营业绩目标考核和薪酬管理。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实施全员业绩考核,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市属国有投资公司经营管理人才库,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面向全市投融资公司及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人才推荐储备工作,建立涵盖企业综合管理、党建人事、投融资、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国企改革等方面的人才库,进一步推动市属投资公司高质量发展。五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重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和前置研究重大事项清单,推进董事会和董事会评价、外部董事履职和管理落实,强化投资、担保、对外借款管理,规范企业董事会履职报告制度。市与县区合力共筑全市国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八,深化政治引领,确保正确方向。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动财政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预算安排、制定财政政策、推进财税改革的全过程、各环节,切实推动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生根。二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运用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是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干部培训,抓实“两池一库”载体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和使用。深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巩固提升党建文化品牌。要按照上级要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严的主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不断加强新时代廉政建设。旗帜鲜明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推动形成管党治党合力。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全市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树目标,加压前行,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用昂扬向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夙夜在公、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用财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更好业绩,争当全市“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排头兵,为漯河出彩添彩贡献更多财政力量!

总      蔡晓鹏

统      筹杨    洋 

编      校宋泽文 

责      编崔    隽  

温馨提示:

★漯河沙澧先锋党建新闻信息欢迎各级党组织上报工作信息 请图文发至lhslddlm@163.com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典型工作择优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