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频道

【工作亮点】镜头绘就沃土新篇 光影奏响食尚强音

2025-7-16 20:44|查看: 6072|评论: 0

摘要: 【工作亮点】 镜头绘就沃土新篇 光影奏响食尚强音

【工作亮点

镜头绘就沃土新篇  光影奏响食尚强音

——“中原沃土·食尚漯河集中采风创作活动回顾

 

(图文编辑蔡晓鹏 通讯员刘红玉)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6月23至29日,“中原沃土·食尚漯河”摄影采风创作活动在漯河市成功举办。采风团由来自中国摄协、河南省摄协和漯河市摄协的36名摄影家(其中8名金像奖获得者)组成,分六组深入漯河市大型企业、美丽乡村、农业示范园、城市社区、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等开展集中采风创作活动,全面展示漯河建设“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的风貌,不仅为全国农民摄影平行展储备了千余幅精品力作,也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统筹,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影界的一项“国字头”展览活动,在全国摄影领域占据着权威地位,中国摄协、省文联及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工作专班,出台了方案,制定了台帐,形成了“多向发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办好此次集中摄影采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一是中国摄协派出优秀专家。采风活动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志愿者服务处副处长郭子瑞负责与漯河市对接,提前对采风宗旨、点位选择、组织方式、注意事项等有关事宜进行多次沟通。从全国各地选派6名资深摄影师(其中5名金像奖获得者)莅采风,在抵达当天,立即组织政治学习,严格采风纪律,确保此次活动务实高效。二是省文联给予全方位支持。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对此次采风活动高度重视,组织河南省摄协进行专题研究,在人力、财力、组织方式上都给予大力支持。省摄协筛选12名优秀摄影师(其中3名金像奖获得者)充实到采风团。三是漯河市做到全区域联动。漯河市委主要领导对承办好此次活动作出专门指示,要求做好服务,确保效果。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并选派3名优秀干部参与采风活动。市文联多次召开采风活动协调会、推进会专题研究,科学调配人员,明确各县区文联工作任务,确保把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二)精准策划,打造特色主题活动一是站位全局筹划。市文联并与中国摄协、省摄协进行多次沟通,确定平行展和采风活动主题定为“中原沃土·食尚漯河”,起草了征稿启示。系统梳理漯河市亮点、重点工作,明确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食品产业链群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城市建设发展新面貌、文化旅游丰富内涵、群众幸福生活场景等六大主题。二是精选采风点位。为确保采风活动效果,市文联分别给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旅局、市沙澧河建设运营保障中心等市直单位发函,分领域筛选采风点位。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两次联合下发通知,分县区选择采风点位。市文联委托市摄影家协会对采风点位进行了预拍摄和筛选工作,共筛选150余个点位。三是细化拍摄场景。为突出每个采风点位的亮点特色,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协调会,要求各县区和有关市直部门精心准备采风点位亮点介绍,细化拍摄场景,突出点位特色,保证拍摄效果,避免同质化。

(三)广泛动员,凝聚多元参与力量从领导层面看,中国摄协、河南省文联领导靠前指挥,漯河市委宣传部和各县区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倾力支持,市、县区文联全员上阵、全情投入。从纵向领域,中国、省、市、县区四级摄影家协会的36名成员参与采风活动,实现了文联系统四级联动,参与活动的文联工作人员有70余人。从横向领域,此次采风活动涉及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科技局、市沙澧河建设运营保障中心等十多个市直单位,参与人员达120多人;各县区和三个功能区的参与人员达300多人次。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措施,确保活动高效开展。一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文联多次召开内部会议,对活动的接待、采风活动的具体预案信息宣传等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经过26次的反复修改,编印了《“中原沃土·食尚漯河采风活动手册》,为采风创作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科学组建采风小组。实行“123”配比方式分组,将采风团分为六个采风小组,每组由1名中摄协专家、2名省摄协专家、3名市摄协会员组成,配备1名小组联络员和1名市摄协联络员,市摄协参加采风人员全程同步参与,“一对一”服务专家,专家“手把手”现场指导三是明确职责定位。明确由县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统筹协调,县区文联主席全程陪同参与,做好具体协调工作;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选派的小组联络员做好服务保障、沟通协调、信息收集等项工作;市摄影家协会选派的联络员,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和专家工作场景拍摄记录等项工作。采风活动前,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召开动员会,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确保采风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四是建立调度工作机制。针对点位分散、时间有限、需求多元的挑战,市文联创新采用“六组并行+弹性调度”机制,建立日总结日报送制度,联络员每天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实时优化次日计划,确保更科学、合理地完成采风活动。

(五)立体宣传,提升活动传播效能。一是预热宣传聚焦光影盛事。采风活动开始前,组织撰写预热稿件,提前在公众号、漯河发布、漯河广播电视台、漯河政府网等多家新媒体发布《国展风采即将闪耀漯河 光影盛事见证沙澧新篇》活动预告稿,营造了浓厚氛围。二是过程宣传亮点频闪。活动启动当天,河南省摄协公众号、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客户端等省市6家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共发稿8篇,总点击量3万多人次。漯河日报社制定了摄影采风活动宣传方案,选派3名记者全过程跟踪报道,漯河发布每天发布2条短视频;漯河广播电视台记者对摄影名家进行专题采访,“漯河会客厅”专访组对采风活动进行了跟踪拍摄,并制作了5期专题节目,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向”发力的宣传格局。在采风期间,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毛建军在中新网刊发《探访“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和文化基因宝库”——贾湖遗址》,点击量40多万,提升了宣传热度。三是后续宣传持续升温。采风活动结束,《漯河日报》推出了采风活动综述稿《聚焦时光光影 讲述漯河故事》及刘鲁豫等专家的专访稿;市文联陆续推出各县区采风侧记;摄影师把自己摄影作品进行归类整理,为下步做好深入宣传储备了优质素材。四是公众宣传潜力巨大。在活动期间,每一位参与者通过制作美篇、抖音号、视频号、发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宣传,仅6月28日晚上“千机飞只有漯河”现场,观众上万人,每个人都在用手机拍摄转发,形成了被漯河活动刷屏的宣传态势。郾城区摄影家协会会员薛慧丽撰写的《热浪中的光影行者》被漯河市文联公众号刊发、河南省《文艺动态》转发。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有效扩大了此次采风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主要成效

(一)全方位拍摄,全面展示“三城”建设成效。此次采风活动,六个小组围绕“三城”建设,聚焦“六大”拍摄主题,创作出1000张以上摄影作品,全方位展示了漯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采风团深入双汇、卫龙、亿嘉鑫、宏图、三剑客、景田、南街村、中盐舞阳盐化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利通液压、恒丰机械、天衡机械等机械制造业中原食品实验室、益恒源生物、微康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贾湖遗址博物馆、许慎文化园、小商桥等漯河人文历史,大李村、老应村、半坡朱村、胡桥村等美丽乡村八一路社区、五里庙社区、新华社区、漓江路社区等城市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摄影采风,记录了北舞渡胡辣汤这最具烟火气的早市灵魂和晚间烧烤架升腾的市井生命力,凝练了南街村的奋斗故事和蓬勃生机,聚焦了以双汇、卫龙、盐化工为龙头企业的食品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呈现了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及智能装备产业、电力装备产业、高压流体产业的高科技成效,留存了居民幸福生活,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展示了城市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立体画卷,解码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漯河范式

(二)全系统联动,全面提升工作素质和水平。一方面提升了漯河文联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采风活动中,市、县区两级文联人员全员上阵,分工协作,得到了锻炼。尤其是下沉采风一线的联络员,受到摄影专家们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市文联工作人员杜舸与摄影专家吴玮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说吴玮给予他的人生指导,对于刚入职场的他意义深远。另一方面,提升了全市摄影工作水平。中国摄协、省摄协共选派18名摄影名家深入漯河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为漯河摄影人员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机会,摄影专家的面对面点评,让我市摄影人员水平得到明显提升。627日,毛建军以《浅析图片国际传播(兼谈农村题材拍摄)》为题做了讲座,分享了创作心得和经验,并结合漯河采风期间拍摄的作品,讲解农村题材的摄影创作思路,为大家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平台,增强了创作信心。

    (三)全过程投入,全面体现勤恳敬业工作作风。秉承一切为了出片”“用作品说话”的信念,采风团分为6个小组,分赴不同县区机动灵活开展采风活动,各小组联络员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随时调整点位拍摄时间和顺序,各组不分昼夜、不讲条件,随时出发,保证采风最佳状态。凌晨四点多,河南省摄协副主席王河宁就出发了,拍摄临颍县黄龙湿地公园及食尚年华景区;晚上9点,采风小组再出发,前往顺丰物流分拣车间拍摄作业现场。全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李靖、李英杰两位老师两天两次深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圆通物流分拣车间、漯河亿家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拍摄。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南省摄协主席刘鲁豫在晚上800一天的采风活动结束后,顾不上吃饭,就投入到为漯河市摄协爱好者点评指导之中。陈更生老师于凌晨5点,率队冒雨挺进北舞渡,拍摄胡辣汤制作的全过程、还原早市的烟火生机。河南省摄协副主席吴玮独自一人驻守北舞渡,凌晨400专访闪氏胡辣汤传承人,抓拍“沙河晚晴”的绝美瞬间。摄影专家们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为漯河市文联系统树立了榜样,确保了活动效果。

几点启示:这场采风是一场以光影为载体的文化实践,摄影艺术充分发挥了连接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摄影家与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镜头记录民生百态,以艺术形式展现漯河的美食文化与乡土风情。这一实践不仅锤炼了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更践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一是扎根人民是创作源泉。采风过程中,摄影家和机关干部,俯身倾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创作中感知群众生活,既提升了干部的服务意识,也增强了群众对党政工作的认同感,摄影艺术成为干群情感交融的“连心桥”。二是文艺赋能是活动核心。通过聚焦漯河“三城”建设,摄影作品生动呈现了漯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效,形成了“以文艺赋能经济发展”的工作模式。三是机制建设是基本保障。实行“文艺采风+基层调研”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创作与交流,秉持“人民文艺”理念,让艺术创作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真正实现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市文联)


总 编  蔡晓鹏

统      筹丨王   阳

审      校泽   文 

责      编崔    隽  

温馨提示:

欢迎报送工作信息 请图文发至lhslddlm@163.com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通联方式 亮点工作择优推选河南党建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