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频道

【战“疫”先锋】:”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系列发布(召陵篇 一 )

2020-2-29 10:52|查看: 1226|评论: 0

摘要: 总 编 审: 蔡晓鹏 陈 哲编 审: 宋泽文 责任 编辑: 崔 隽 温馨提示:★《漯河党建新闻信息》欢迎各级党组织踊跃报送 请发LhsLddLm@163.com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价值信息择优发布热线:13103697669


战“疫”先锋:平凡人的感动(召陵篇
漯河召陵:”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漯河党建新闻发布 图文报道:蔡晓鹏  通讯员:张 涛 张永生 王玉芳  董卓然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最普通的人

他们是一线医生、社区党员、基层干部、老党员、义工、民警 …

他们义无反顾,走向 " 战场 "

到群众身边、、、

 " 战场 "内外

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逆向而行

走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割不断守望相助的爱

他们,用最平凡的行动

把自己活成了

人们心中英雄的模样

  向他们致敬!

 【漯河党建新闻发布将推出系列报道,本期推出召陵篇,欢迎关注,欢迎提供平人的战“疫”故事、、、】

         天桥街道: “特殊时期”的“特别情谊”

     在双汇路双汇小区疫情防控点,天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方睿和漓江路社居委主任靳会杰正在讨论着今天的疫情防控工作,远远看见苏永福老师走过来,“苏老师好啊,这么晚了你咋过来了?”“我过来看看你们,你们辛苦了!我身体不好,不能参与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但是作为党员我希望通过特殊党费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苏老师说着将装有2000元特殊党费的红包交到居委会主任靳会杰手上。
  在天桥提起苏永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是“天桥义工队”的发起人,自2009年成立“天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以来,每周六他都会组织党员义工在烟厂花园义务服务群众,对他的身影我们天桥辖区的群众实在太熟悉了,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苏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77岁的苏老师主动要求参加,但是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常年吃药,身体不好,经过工作人员多次劝说他才放弃了亲自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念头。在他的带动下,“天桥义工队”的党员义工们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走街串户,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好疫情防控的“示范员”、“宣传员”、“防疫员”、“服务员”,协助社区做好设卡布控、上门摸排、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虽然不能参加疫情防控,但苏老师还是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为抗击疫情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像一面旗帜,在夜色中照亮了我们工作人员的心;这2000元钱更像是一种嘱托,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坚守更有力量。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无论是抗击疫情的前线,
还是默默坚守的后方,
每一位党员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
传播着正能量。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
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党员杨付轩:办完妻子后事火奔疫线  心系百姓安危显党员本色

 
       62岁的杨付轩,是召陵区翟庄街道英杨村的一名中共党员,妻子早年瘫痪后,便由他悉心照料。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他毫不犹豫地到英杨村村委报到,站在了英杨村抗击疫情第一线,并根据英杨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进行出入登记、入户排查、疫情宣传、喷洒消毒等工作,并给寒风中值班人员送来牛奶与火腿肠。
       正月十五杨付轩正在值班,突然接到家里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女儿泣不成声,但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清楚了,妻子去世了。在简单料理了后事之后,考虑到防疫一线任务的繁重,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次日又主动回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

  
       “我跟他说了好几次让他在家多待几天,等事情处理完了休息几天再过来。他说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一切从简,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过来了。”英杨村支部书记张继伟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杨付轩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他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映射了奋斗在一线的翟庄街道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情怀,映照出翟庄街道全体党员干部“顾大局、舍小我”的崇高境界。



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向前


面对这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召陵区翟庄街道东方社区的工作者们穿梭于各个小区、楼道之间,仔细排查,从早上坚守到凌晨……在疫情面前,她们无畏逆行的身影给小区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墙。

东方社区支部书记万玉红――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万玉红今年60岁,是东方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工作在工作岗位,没有休息过一天。

东方社区管辖老旧小区22个,正月初二,漯河下着小雨,温度零下,为了更好地让居民了解疫情的严重性,她骑着自行车,把《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张贴到每个小区。过年期间,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全心全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她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在小区摸排,晚上就睡在社区,东方社区至今未出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她们这一代人不图回报,不张扬,但是却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舍小家为大家,婆媳并肩战疫情

李圆圆是东方社区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负责碧嘉苑和碧馨苑两个小区,这两个小区没有物业,小区门岗执勤、外来人员排查、帮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工作,都需要李圆圆亲力亲为。由于工作忙,李圆圆的两个孩子都交给公公照看,2月9日是小女儿的生日,她为了工作,当天没能给孩子过生日,“等疫情过去了,再给闺女补一个生日”她说。

 李圆圆给外地返漯人员代购日用品并清理垃圾

司机杜祥君“逆行”给湖北灾区运送物资,归来后隔离期间,东方社区主任亲自帮他代购生活用品――志愿者用行动表达自己敬意。

当看到社区工作者起早贪黑辛苦忙碌而每天大多啃方便面,漯河旺仔俱乐部给东方社区捐赠了饮料等慰问品。

……

有爱不惧风来急,风雨过后是晴天。疫情无情,但社区有爱,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社区“逆行者”们严守社区防疫的每一道防线,才让居民们的生活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她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主席提出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她们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村医郑玉海:“我是党员,疫情防控,必定有我!

       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河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沱南村乡村医生郑玉海就一直忙碌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一线上。村里只要有从外地归乡人员,他就第一时间上门体温测试,规劝其居家隔离,并做好相关登记、日常监测跟踪和信息上报工作。


在返乡监测户家测量体温
       郑玉海,男,邓襄镇人,63岁,退役军人,中共党员,扎根基层从医33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评河南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发放宣传单、普及防控知识
       为阻止村民春节走亲访友、聚众娱乐,郑玉海自费印制疫情相关宣传资料千余份,并逐户宣传防控知识要点、
普及防护知识;积极设法调剂医用口罩,免费发放给返乡人员及其家人;组织了医疗团队对路边垃圾桶、村边路口等
重点场所进行义务消毒。目前,全村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免费发放口罩,并教其使用方法

对武汉返乡户家门口消毒

对路边垃圾桶消毒

对奔走疫情防控一线的村干部消毒

消毒结束后 对村卡点值守人员普及防护知识
        “我是党员,退役军人,又是医生,疫情防控,必定有我”。他没有什么豪情壮语,
只是以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农村医疗卫生防疫战线第一道“堡垒”作用。

总  编 审: 蔡晓鹏    陈  哲


编     审:  宋泽文    

责任 编辑:  崔   隽    

 

  温馨提示:

 ★《漯河党建新闻信息》欢迎各级党组织踊跃报送 请发LhsLddLm@163.com  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价值信息择优发布 热线:1310369766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