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地处老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人,党员713名,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居民小区131个,其中“三无楼院”117个。
当前,“三无楼院”管理难是个共性问题,如何破解“三无楼院”治理难题?如何让“三无楼院”蝶变成群众期盼的美好家园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成功的经验能被完全复制。百姓在呼唤,党委有期盼,一连串的棘手问题成了摆在天桥街道党委面前的一大课题。
“怎么办”?“就是干”! 天桥街道的党委班子决定用行动、用成果来回应民众。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2020年以来,天桥街道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党员义工冲锋在前、群众邻里守望相助”全民齐参与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延续、升华、总结,探索出以党建做引领、志愿做支撑、群众齐参与、“一联四帮”做助力的具有天桥特点的管理新模式,破解了“三无楼院”管理难题,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使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市、区领导多次到天桥街道进行调研,对其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党建做引领 指引自治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龙头”和核心。天桥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建体系,引导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开展居民自治工作,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居民自治的核心力量。一是党组织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对辖区的“三无楼院”、党员进行全面排查,重新设置党组织,成立“三无楼院”党支部35个,党小组62个,搭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体系。二是居民自治有方向。各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发动、引领、推动”作用,及时传达党中央与小区居民息息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小区党员、居民代表等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设置不同职责任务,并对居民自治委员会工作开展进行指导帮助,带领小区居民群众开展小区建设,让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党徽在小区密集行走,使小区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建设“先锋天桥”云平台。为方便居民群众将身边的事、小区的问题及时反映到社区、街道,提升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天桥街道与移动公司联合,将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入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指挥中心,开发了“先锋天桥”云平台,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平台。居民群众只需下载app,就能随时随地反映身边事,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工作效率,建立起了群众工作快速反应机制。

志愿做支撑 激活自治细胞
““天桥义工”是天桥叫响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多年来,天桥街道注重发挥志愿服务的传承、底蕴、优势,以点带面,影响居民、带动居民、潜移默化地引导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以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居民自治工作的开展”,天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方睿说。


为进一步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提升居民自治水平,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志愿者资源,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一是组织成立天桥街道志愿者党委。在街道党工委下面设立志愿者党委,并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及志愿者个人特长,设立天桥义工、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文艺、宣传教育、志愿巡防、志愿者超市联盟等7个党支部。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面积300平方米,设置接待区、学习区、咨询区等,具体负责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受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记录、宣传、志愿者培训等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制度、注册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及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志愿者行为及志愿服务工作。四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将志愿者服务活动分为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就是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有偿服务主要是将辖区的商户纳入到志愿服务队中,对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收取成本费用或减免部分费用,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延续性。五是实行“四单”服务机制。推出志愿服务精准帮扶“订单”模式,推行“居民点单—志愿者服务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同时,开通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群众需求受理。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有平台、有保障、有作为,使志愿服务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者服务中心一开始招募志愿者,居民们就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改善社区环境 破解自治难题



为破解“三无楼院”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环境差等短板,街道广泛征求了小区居民意见和建议,由居民对自己的家园“对症抓药”,街道多举措改善社区环境,真正做到让居民满意,让居民放心,着力破解自治难题。基础设施得改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街道已对各“三无楼院”进行整体改造。比如拆除小区内的菜地,对道路全面硬化;粉刷小区外墙、楼道墙面,装修护栏,完善小区排水设施,规划建设新的停车场等,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红色物业全覆盖。为了解决“三无楼院”物业管理问题,天桥街道成立家合物业公司,对“三无楼院”实施简易物业管理,主要对小区(楼院)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打扫、清洗垃圾桶、清理小广告等。目前,该公司有保洁员63名,实现了辖区内所有“三无楼院”简易物业全覆盖,环境卫生也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加净的转变,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技防监控无死角。街道积极推行“雪亮工程”,在辖区5条主干道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电子摄像头1263个,在23个“三无楼院”安装了“人脸识别”高清摄像头,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利用感知技术对小区人员、车辆进行集中管理,推进了小区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一联四帮”做助力 强化共驻共建


街道在与各单位对接之前,就明确工作职责,“三无楼院”整治的责任主体在街道和社区,各分包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挥各单位优势,共驻共建统筹发力,加快推进“三无楼院”整治工作。积极对接。天桥街道作为责任主体,积极主动与市直、区直分包单位进行对接。各社区负责人带领分包单位到“三无楼院”实地查看,详细介绍小区的建设历史、环境卫生、硬件基础、文明创建等基本情况,与居民群众亲切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所需所求。制定方案。发挥出共建单位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根据各“三无楼院”实际情况,结合小区特色以及群众的需要,街道及时与分包单位共同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强力推进。将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分包单位拉进天桥街道党建引领“三无楼院”整治工作微信群,每周通报一次小区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每半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观摩评讲会,督促各社区、分包单位推进“三无楼院”整治工作。6月13日,街道党工委组织各社区、部分分包单位以党建引领“三无楼院”治理为主题,开展了党建观摩,并在观摩后组织召开了“三无楼院”治理工作座谈会。目前,共有62家市直、区直单位及驻辖区单位与各社区进行了对接,制定了工作方案,并积极开展活动。特别是召陵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审计局等部门主动作为,迅速行动,拿出详细的工作方案,帮助我们破解了许多治理难题。
群众齐参与 实现自管自治



在党支部的指导,各居民自治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居民群众踊跃参与,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实现居民自管自治。一是民事民议。由居民自治委员会组织,采取一般事项定期议、重大事项随时议的方式开展议事活动,充分尊重民意、汇聚民智、顺应民心,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增强了居民“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二是民事民办。居民自治委员会研究制定居民公约,组织居民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文明风尚宣传、卫生打扫、小区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突出居民互帮互助,依靠居民自己管好家门口的事。三是民事民评。积极开展“好婆媳”、“优秀党员”、“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典型通过小区公示栏、微信群等进行公开公示,引导广大居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同时,在小区设立居民意见墙,由党支部收集整理居民对小区和社区的意见建议,做好与社区的沟通联系。




“我们摸清楚每一个“三无楼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逐楼施策,一区一计划,一区一特色,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如315小区组建了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建成了“红色家园”;棉麻龙泰小区利用小区内闲置房屋,建成了“亲情苑”等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治理成效明显提升。”天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方睿说。
破时代难题,启未来之程。“在当前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天桥街道党员干部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三无楼院”治理工作,9月底之前实现所有“三无楼院”的转化升级,共同迎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大格局的美好未来。”天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方睿对将来的工作做出了清晰的规划,坚定了实干必胜的信念。

总 编 审: 蔡晓鹏
编 辑: 宋泽文 责任编辑: 崔 隽 张 颖 温馨提示: ★《漯河沙澧先锋党建信息》版权所有,欢迎各级党组织踊跃报送优质信息 请发LhsLddLm@163.com 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一经采用即可回复 价值信息择优发布并推选省级国家级党建平台 编辑:131036976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