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用红色资源点亮党史学习教育"明灯" 【漯河沙澧先锋讯 图文编辑:蔡晓鹏 通讯员:王中山 张 帆 付二红 】"赵伊坪烈士,1910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家乡郾城平民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以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底 到中共鲁西北特委工作,先后担任鲁西北党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长、第六区政治部秘书长,1939年3月在茌平琉璃寺一带与日军交战中不幸被俘,赵伊坪壮烈牺牲,时年29岁……"6月4日,漯河市郾城区委宣传部、郾城区文联开展"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省市媒体看郾城集中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先后到赵伊坪故居、伊坪纪念馆、伊坪书屋、龙城镇党性锤炼基地、中共沙北县委旧址、苏进故居、苏进红军小学等红色资源地参观,通过图片、实物以及聆听革命烈士故事等形式,重温红色记忆,激活红色基因,让心灵受到洗礼。 在伊坪小学 "伊坪书屋",在题词墙上,悬挂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的"抗日殉国,一门忠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的"发扬赵伊坪烈士革命精神 勤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题写的"抗日民族英雄 统战工作模范",原中共中央委员朱穆之同志题写的"烈火中永生"等题词,熠熠生辉,震撼人心。 在龙城镇党性锤炼基地"红馆",有《党章的历程》专题展、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党旗党徽的演变、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等八个主题,旨在通过展示党的历史、重温党的功绩、缅怀党的先烈,锤炼增强党性,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砥砺前进、建功立业。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中国传统村落——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有一个砖瓦结构的独家小院,由三间正屋和两间西屋组成。它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苏进同志自幼生活的居所。2016年1月,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小院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漯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成为了解苏进、学习苏进的一个窗口。 沿着村内官道向西走,来到中共沙北县委旧址。1947年秋解放前夕,陈庚率部从河南洛阳起向安徽界首挺进解放中原,为配合部队东进,中共郾城特别支部建立,王炜任书记。同年11月,豫、陕、鄂五地委五专署在郾城、舞阳、临颖、许昌、襄城交界处建立中共沙北县委,中共沙北县委下辖大张、范湖、紂城、北舞渡、麦岭、台王6个区委。1948年4月郾城县第一次解放,5月中共郾城县委建立,8月郾城全境解放,12月郾城县与漯河市合署办公,建立中共漯河郾城市县委员会,次年10月,市县分设,恢复中共郾城县委员会。 沙北县委旧址向西经过洄河古拱桥,来到苏进红军小学。该学校最早因临洄河之滨,故名洄滨中学,解放后改成裴城学校,是解放前郾城以西地区为数不多的学府之一,有数百个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向海内外。为了纪念苏进将军,经有关单位批准,2020年9月正式挂牌成为"苏进红军小学"。 这里也是原裴晋公祠的旧址。校内现有明万历年间的碑幢两座,虽经历史沧桑,但碑文仍清晰可见。这两通碑翔实地记载了唐元和十二年名相裴度讨伐叛军吴元济,平定淮西之乱,结束蔡州被割据52年的局面,使唐王朝重新集中中央权力,以及后人拜祭裴度之事。 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感悟,一路洗礼,革命先烈的故事一直萦绕在大家心头,很受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堂感人至深、深受鼓舞的"红色课堂",真是意犹未尽,不仅要讲好红色故事,更好传承好红色基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以实际行动为漯河为郾城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我们要充分挖掘全区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加大资金投入,在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的同时,培养红色宣讲队伍,以党史宣讲会、红色经典故事分享会、戏曲巡演等形式,讲好用好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串联起来,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和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和体验,用红色资源点亮党史学习教育'明灯',让更多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近日,郾城区委书记李新伟在调研郾城区红色资源时指出。 总 编 审:蔡晓鹏 编 校 :李 轶 责任编辑: 崔 隽 宋泽文 温馨提示: ★《漯河沙澧先锋党建新闻信息》版权所有,欢迎各级党组织上报典型工作信息 请图文发至lhslddlm@163.com 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一经采用即可回复 价值信息择优发布 编辑:13103697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