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经验】 郾城区:“红色物业”创建助推“三无”楼院变宜居家园 【漯河沙澧先锋讯 图文编辑:蔡晓鹏】郾城区作为老城区,老旧小区、“三无”楼院数量多、分布广、楼龄长、居民构成复杂,治理难度大。今年以来,郾城区积极探索“党建领航·红色管家”小区治理新模式,以“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为抓手,聚焦老旧小区、“三无”楼院治理难题破解,勇探索、大胆试,以实字托底,从细处发力,以物业服务“小切口”撬动社区治理“大提升”,构建形成了党建引领、专业运行、居民自治的“红色物业”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增强物业红色底蕴。针对为老旧小区提供物业服务的企业党员少,特别是经营管理层中党员少的问题,以镇(街道)为单位成立物业行业联合党支部,将这些物业公司全部纳入联合党支部统一管理,对没有党员的物业公司下派党建指导员,有效加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指导,共成立4个联合党支部,下派党建指导员12名,实现了物业服务企业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面探索推行居民小区党建工作,推动小区党支部覆盖,全区共建立小区党支部238个,其中联合党支部63个,实现了辖区老旧小区、“三无”楼院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组建小区党支部的同时,吸收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党员进入小区党支部任委员,推动小区党支部与物业服务企业党员交叉任职。 突出模式创新,推动物业全域覆盖。对纳入市、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小区,在不提高原有老旧小区自管自治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以镇(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为依托成立物业公司,同时组建党支部,按照改造一个托管一个的原则,对改造提升完成的老旧小区实施专业化物业托管,原小区保洁、保安等服务人员整建制纳入专业化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由物业公司对其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程序等进行专业化培训指导,统一着装、统一配备服务设施、统一购买保险,把原来自管自治的“杂牌军”整合为专业化“正规军”,让小区居民缴纳较低的物业费享受到较高质量的物业服务。目前,已有4个老旧小区完成了专业化物业公司托管,7个老旧小区已有进驻意向,正在协商托管相关事宜。对“三无”楼院和“单片楼”,按照“归邻合并、划片整合”的原则,实施集约化、区域化管理,在完成基础设施完善整治后,协调专业化物业公司进行托管,对暂不能整合的,由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牵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同时发挥小区党组织治理轴心作用,激发业主党员自治积极性,带动居民自觉参与楼院管理。 突出保障支撑,激发物业进驻热情。完善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撑保障机制,把破解物业用工难题与辖区困难群众、失地农民就业相结合,推动社区与物业公司联建工作,由物业公司提供就业岗位,社区依据岗位需求,为物业公司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互动共建、双向受益。采取镇(街道)补贴一部分、业主集资一部分的形式,为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三无”楼院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系统等技防设施,交由物业公司集中管理,减少物业公司人员投入。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协调,把辖区广场电子屏、灯杆灯箱广告投放权移交物业公司代管,广告收入用来填补物业公司在日常运转中的资金缺口。目前,龙塔街道先行先试,效果明显,共为物业公司提供41名劳动力,加装技防设施13套,黄河广场大型电子屏使用权已移交物业公司使用,年广告收入约8万元,全部作为物业公司专项补贴,为物业公司较低成本运营提高较高质量服务奠定了基础。 突出群众受益,提升物业服务实效。把“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将各领域资源向小区集中,结合社区实际、居民需求,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更加有效的把常规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服务,以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拉近民心。漯河市昌建物业服务公司在沙北街道东外滩小区打造“红色廊道”“红色游园”,让居民群众在散步休闲时候踏寻革命足迹、探寻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传统,腾出200余平方物业用房,设置“红色茶话室”“全民阅读室”“儿童活动室”“红色影吧”等功能室,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建成了党员、群众能去、愿去、常去的“红色物业”服务阵地。龙塔街道将物业服务纳入街道“惠玲珑APP”全响应平台,开设“随手拍”“居民建言”等栏目,开通“888”(0395-6157888)物业接单热线,招募由分布全街道各社区、各居民小区的党员志愿者近2000人组成“红小二”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居民“点单”、物业“下单”、党员“接单”、党组织“督单”的为民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协调推动民警、城管队员等执法力量下沉,先后解决各类疑难棘手问题700余例。建立健全马扎议事会、楼头议事会等物业公司、小区、网格、社区共商共议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郾城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