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办实事 党建引领开新局 ——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建党百年大庆氛围浓厚、市县乡村四级换届圆满完成、城乡治理效能逐步提升、“红色示范集群”打造亮点纷呈……2021年,市委交出了一份组织认可、人民满意的党建实事出彩“答卷”。 2019年以来,市委连续三年研究确定“夯基垒台”十件党建实事,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保障实事项目,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确保党建实事不折不扣地落实。通过抓好党建实事,补齐了一批短板弱项,解决了一批问题难点,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基层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旗帜鲜明抓思政 强根铸魂砺初心 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市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早抓小,抓具体抓常态。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建好长效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强化“信仰之修”、铸牢“党性之魂”。 着眼“政治定力”,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运用漯河党建馆、各级党校示范点等实体教育基地,新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了大范围、大剂量的理论培训。去年以来,市直单位培训党员1.3万余人,县(区)、乡镇(街道)党校培训党员3.9万余人,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学习形式“花样翻新”,拍摄的《百年百人》《党史百讲》等近200个微视频在远程教育平台播出后,受到全市党员干部一致好评。 着眼“政治忠诚”,表彰模范先进。12486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老党员胸前熠熠生辉,160名优秀党员、8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各级“两优一先”表彰。在建党10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市情系老党员,表彰新模范,大张旗鼓地表彰了一批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典型模范,以表彰先进促整体提升,以政治荣誉坚定政治忠诚。 着眼“政治担当”,锻造过硬作风。开展“清风换届党旗红”专项以案促改,以“铁担当”扛起“铁责任”,以“硬作风”完成“硬任务”。把“换届前警示、换届中严查、换届后规范”贯穿以案促改全过程,市县乡村四级一体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换届工作开展以来,13671名党员干部受到深刻警示教育、思想洗礼;25307名党员干部参加严守换届纪律集中承诺和集中培训;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查摆个性、共性问题636个,明确整改措施726条;完善制度218项,四个100%目标全面实现。 铆足干劲抓基层 攻坚克难强堡垒 市委始终坚持目光盯住基层,心思用在基层,功夫下在基层,聚焦基层班子建设、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治理效能提升,以精准的政策指导、强有力的监督把关持续建强基层组织堡垒。 选好干部,注入新鲜活力。把抓好换届工作作为夯实党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专班推进、主动谋划、大胆突破。严把党代表推选“三个关口”,确保代表先进性、广泛性,以“七项正面条件”“三十条负面清单”框出人选标准,坚持优中选优,共推选产生省市县乡四级党代表6779名,为顺利完成换届任务打好基础。扎实做好换届考察和人选配备,换出了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的新班子,换出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新气象。2021年上半年,乡村两级换届圆满完成。换届后,乡村两级书记学历、年龄同步实现一升一降,村级“一肩挑”比率达99.9%。 育强尖兵,强化干部能力。推行村级干部专职化、专业化、专门化“三专”管理模式,推动村干部工作由“松散式”向“紧密式”、由“副业化”向“专职化”转变。2021年以来,我市举办各类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培训班9期,培训731人,以“上任即奔跑、开赛即决赛”“争创红色物业、添彩基层治理”等为主题开展“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活动,引导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找准定位、竞相赶超,不断育强村级“头雁”。实施第三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制两年半的大专学历教育,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为农村培育“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实用人才。 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富裕了,农村才有活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个大课题,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照抄照搬。我市持续深化“三增”行动,逐县逐区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乡村实际推广“飞地经济”、龙头带动、土地托管等多种增收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发掘好项目,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目前,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较上年度增长10.97%,1269个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5%,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多维共治,增强治理能力。在乡村,通过“五星党支部”、“三结合”示范乡镇(街道)等的创建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具特色、覆盖全面”的基层党建示范体系,打造“红色示范集群”。临颍县固厢乡等5个乡镇(街道)成为首批“三结合”示范乡镇(街道)。在群众身边,流动课堂、小板凳讲堂内容丰富有趣,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被编排成三句半、小品、戏曲、歌舞等,3.4万余名群众“在看中学政策理论、在实践中坚定跟党走信心”,补足农村群众的精神之钙,不断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在企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点、痛点问题被分类破解;对于现有企业,实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对于新驻企业,推行“五同步”工作法,党组织应建尽建率和工作覆盖率均为100%。“固本”“强筋”“引领”三大专项行动,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高标准打造了可口可乐“红动可乐”、利通液压“红色工匠”等30个“双强六好”党建示范点。在社区,创新探索专业物业管理,单位、居民共管,群众自管,单位分包、街道兜底管理四种模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各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分类实施物业覆盖,补齐物业短板,推动物业服务管理有效融入基层治理。 求真务实抓服务 千方百计惠民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层工作重心“上浮”、力量“上浮”问题时有发生,如何让干部“沉下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市委一直下足“绣花功夫”做的事。 真心服务群众。我市用13.1万项党员承诺的履行,进一步拉近了群众与基层党组织的距离。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入群众门、了解群众盼、齐排群众忧、共暖群众心,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在全市7732个网格上设立了党支部(党小组),配备了9312名专兼职网格员,组建以网格员为中心,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网格服务团队,党建引领网格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群众的触角更加敏锐。 全力服务企业。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需求,以市场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社会评价为第一评价,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企业的制度性安排。2021年8月,以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选派2000余名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到企业担任首席服务官。他们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倾情服务村民。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达标”行动,坚持以群众需求、基层需要为导向,优化阵地功能布局,提升阵地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拓展服务功能,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政务服务中心等平台,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党员参加,吸引群众参与。11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旧貌换新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服务。 我市在办好十件党建实事中,不断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意识,进一步夯实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将开创新的局面,谱写新的篇章! 总编 审:蔡晓鹏 审 校 :杨 洋 责任编辑: 崔 隽 温馨提示: ★《漯河沙澧先锋党建信息》官方平台,欢迎各级党组织上报工作信息 请图文发至lhslddlm@163.com备注作者实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亮点工作息择优发布 编辑:13103697669 请识别关注官网二维码查看往期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