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光影绘就“三农”图景 文艺激发“三城”活力 ——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及平行展纪实 (图文编辑蔡晓鹏 通讯员翟李冰)2025年9月23日至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暨“中原沃土·‘食’尚漯河”全国摄影展(大展平行展)在漯河举办。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观展人员络绎不绝,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社、学习强国、凤凰网等媒体及网络大V进行宣传,形成长流水、不断线、高密集、广覆盖的宣传声势。市民欣喜地说“漯河籍摄影师的入展作品,展现老应村‘新社戏’、折射出乡村的巨变,这是咱漯河人的骄傲”;大学生表示“从照片中体会到摄影艺术记录生活、传播美好的力量。更理解了‘以实为业,以文化为魂’的城市精神,也激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审美品位与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和传播生活中的美”;志愿者感慨“亲身参与展览筹备与服务,感受到漯河作为组织者在细节上的用心,也格外珍惜这次能为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贡献力量的机会。” 一、以“十个度”为纲,确保展览“高规格、创特色、展效果” 架构管理纬度、串联协调经度,织就纵横交错的中枢系统。形成四级联动机制。此次大展筹备工作历时十个月,在此过程中,中国摄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漯河市,临颍县四级都明确了专人牵头负责,由中国摄协综合指导,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实时跟进,漯河市专班推动,临颍县抓具体实施,形成了上下贯通、指挥顺畅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组建专班工作小组。市委宣传部牵头四部门联合出台《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活动方案》,成立了大展活动专班,专班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活动实施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安保维稳组等5个工作小组,涵盖全市31家单位部门,由专班办公室负责统筹调度,明确各专项小组及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强化建立保障机制。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及时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形成联动效应。后勤保障组细化接待方案,合理调度车辆,配备医疗、应急等服务项目;安全维稳组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市委政法委统筹相关单位加强治安防范、秩序维护、交通管制、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置等工作,为大展工作保驾护航;临颍县切实扛稳属地管理责任,做到了未雨绸缪,确保安全。 扩容参与广度、挖掘作品深度,激活全民共创的热烈氛围。大展定位更加明确。本届大展打破了以往对投稿人“具有农村户籍或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限制,将投稿作品主题明确规定为“表现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摄影作品”,引导广大摄影人积极关注和拍摄“三农”题材。本届大展投稿人数和投稿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国参评人数合计11736人,投稿作品合计6.8万余件、17.6万余幅。投稿人数与作品数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从“农民的展览”到“全民记录三农”的跨越。地方特色更加鲜明。本次大展,河南省入展作品13幅,创历史新高;漯河实现了“零突破”,这些作品描绘了中原“三农”建设新画卷。“中原沃土·‘食’尚漯河”全国摄影展聚焦漯河,由36名摄影家组成高规格采风团,在漯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创作,同步面向全国征集“漯河”相关作品,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漯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作品评审更加严谨。评审综合考虑学术素养、艺术水准、业务专长、思想作风、业界口碑等因素,组建结构丰富、阵容强大的评委团队,涵盖摄影家、媒体摄影工作者、策展人、摄影教育工作者、摄影组织工作者、基层农村摄影人代表等方面,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达到半数以上,保证高水平作品入展和大展的专业性。 创新展陈维度、严把细节精度,打造沉浸极致的观展体验。空间结构与展线设计科学合理。打造“阳光沃瀛、科技赋能、文教兴农、致富路上、乡土传承、美丽家园”六个主题版块。并通过展线布置、灯光设计、色彩区隔、视觉引导等方式,追求最佳呈现效果。展场布局开放有序,观展线路顺畅合理,六个板块从内容到视觉既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视觉体验。田园实景与影像艺术深度融合。首次将国家级摄影展览与农业主题展陈环境相结合,主展场设于临颍县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让“三农”主题作品与田园风光形成情感共鸣与视觉呼应。外场布置农机、粮仓、辣椒瀑布、玉米标识等造型,营造别具特色农味场景。特色展览与大展主展联动统一。作为本届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环节,“中原沃土·‘食’尚漯河”全国摄影展同步开展,展出的110幅作品分为“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三大版块,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食品产业链群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城市建设发展新面貌、文化旅游丰富内涵、群众幸福生活场景等六大主题,全面展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加大融合力度、注入人文温度,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精心谋划调研采风线路。大展期间,为期4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2025年度新摄影工作者培训班”同步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位摄影名家、60名中国摄协会员及本地30名旁听学员参加。培训班组织学员沿“美食漯河 智造之旅”工业旅游线路进行调研采风,参观代表性企业和城市品牌馆,形成了“展览—创作—传播”的良性循环。统筹整合文旅体资源。以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为辐射点,策划组织“千机飞”只有漯河金秋主题展演、“行走漯河 馔遍沙澧”美食品鉴、工业旅游线路启动与观摩、“梨园飘香 戏韵铿锵”金秋戏曲展演、金秋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将摄影艺术与地方美食、工业旅游、戏曲文化、消费促进相结合。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精心挑选20名在校大学生,补充到大展活动实施、后勤接待、接站送站等志愿者岗位中。岗前培训重点覆盖流程讲解和服务规范,对漯河主要景点、特色美食和历史文化进行专门培训,以周到温暖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确保嘉宾满意,传递漯河温度。 提升宣传效度、彰显漯河气度,凸显区域文化的带动效应。构建四级媒体联动宣传格局。组建大展宣传报道中心,提前制定周密的宣传工作方案,高效统筹协调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资源,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宣传机制。9月12日,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前释放大展信息。展览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42家中央、省直及香港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已累计刊播(发)新闻报道650余篇(条),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层次提升。融合直播引流促进全网传播。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漯河日报、漯河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各级媒体平台对摄影大展进行了同步直播,有效扩大了活动覆盖面。全网直播观看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尤其邀请具有1899.6万粉丝的网络大V“听风的蚕”发布观展评论,吸引粉丝观展引流,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的传播效果。推出大展360°线上VR云展厅。线上展厅不仅直观呈现展出作品,还1:1复刻实体展场的展陈设计,通过点击放大作品、呈现作品介绍,实现了“线下有温度、线上不落幕”的传播效果。 二、经验启示 “国字号”活动是传播“地方性”特色文化的载体。“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品牌活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全国影响力。漯河成功承办,不仅拿到了一个“国字号”的文化金字招牌,而且通过借势国家级平台瞬间提升了活动的能级和关注度。同时,活动深度植入漯河城市基因,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承办”层面,而是通过深度融入漯河“四大文化”(食品文化、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和商埠文化),使国家级活动成为讲述漯河故事的最佳载体。 高规格组织保障要与明确目标导向相结合。活动高标准进行顶层设计,中国摄协多次带队实地考察,明确“国字号”的办展标准;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漯河市委领导多次听取大展情况汇报,为举办大展明方向、理思路、出措施;市委书记秦保强三次作出批示,要求“加强领导和统筹,高标准定位,高效率解决问题,务必把活动搞好,出力出彩出新。”各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将活动塑造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旅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工程。 文化热点IP的打造要与城市特色资源相结合。与食品名城联动,在展区内设置漯河特色食品展台,形成“文化+产业”的共振效应。参观者既能享受视觉盛宴,也能体验漯河的食品工业魅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以大展为媒介传播漯河食品文化品牌价值,探索文化文艺活动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国庆假期食尚年华累计入园游客6.6万人,带动旅游收入241.3万元。 长尾效应的实现要与带动地方摄影艺术水平提升相结合。大展中一批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将成为我市宝贵的文化资产,可在后续的城市宣传、公共空间装饰、文旅推广等环节持续发挥作用。大展期间举办的“农民讲习所”、摄影名家课堂、新摄影工作者培训班以“国家级”资源下沉模式,为本地摄影人才成长创造了交流学习的高层次平台。同时,大展成功的经验为漯河未来承办更多类似大型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办展经验。 三、下步工作谋划 我们将持续用好放大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外溢效应,打造摄影文化研学基地,持续擦亮“中国食品名城”亮丽名片,凝聚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为推动漯河加速“二次创业”谱写绚丽篇章凝聚强大合力。 深化成果运用,延伸展览效应。持续做好大展作品的后续宣传、推广和收藏工作,以线下展馆和360云展厅为依托,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新模式,让优秀摄影作品持续发挥社会效益;邀请河南省内各地市文联、摄影家协会组织前来漯河观展,交流促进省内摄影艺术交流;组织开展观展征文比赛,吸引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观展感悟和评论,深化展览效果。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商旅文展”融合。丰富产品供给,用足用好独特优势,借此次“国字头”摄影活动搭建的高标准展馆,把临颍县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打造成摄影及文艺研学基地,积极创新、丰富业态,培育摄影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旅游的层次和内涵,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推动以文带旅、以展兴商、以商促文,推进商旅文展共联、商品和服务共促、品牌和场景共融,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商旅文展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区域商旅文展整体提升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结固化经验,持续提升办活动水平。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制定《大型活动工作指导手册》,实现“按图施工”、规范操作。完善风险预案与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决策和资源调配通道,提升应对突发状况能力。建立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即时沟通机制,明确信息传递路径,关键环节有领导明确指令,确保重要信息及时传递。(漯河市文联) 总 编 审丨蔡晓鹏 统 筹丨王 阳 审 校丨泽 文 责 编丨崔 隽 温馨提示: ★欢迎报送工作信息 请图文发至lhslddlm@163.com备注作者实名及通联方式 亮点工作择优发布。 |